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639-6918;0311-85323530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数字化转型四步走:打开企业进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5
人阅读

"你们公司有多少数据?" 

"嗯...大概几十个T吧" 

"数据存在哪里?"

"分散在各个部门,有的在Excel里,有的在不同的系统里,格式五花八门。想用的时候找不到,找到了又不敢用,担心合规问题。"


以上问答,道出了99%企业的心声。数据多得是,可真正能算作"资产"的,屈指可数。就像家里的老物件,堆了一屋子,真正有价值的却没几个。数据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梳理和管理,再多的数据也只能算是"数字垃圾"。


再来看看下面这幅图


图片


图1:这些没有规则、没有规律、散乱的点,这就是数据,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图2:通过颜色能标注出数据中的价值,这些数据就会变成可利用的信息;

图3:将信息连接在一起,就会形成流程;

图4:单点突破,聚点为层,由层到链,一体化管控,智能化流通起来的数据,就可以指导管理者做决策,总览全局运筹帷幄。




图片


很多人喜欢讲“弯道超车”,但在真正的标杆企业里,没有任何成功是跳过基本功的“捷径”,越想快,越走不稳。


见过一家制造企业,上了个"智能制造"系统,美其名曰"工业4.0"。走到车间一看,工人们还是凭感觉调参数,机器还是按传统节拍生产。那套"智能"系统,就是个漂亮的电子看板。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从数据标准化的基础夯实,到信息化的流程再造,到智能化的自主决策,再到生态化全链条数字升级每一步都需要持续投入和坚定执行。



1.数据标准化打开企业"通用语言"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雪花,但标准化让规范成为可能。一家制造企业曾斥资部署MES系统,却因车间各自为政而失败——同一零件有三种编码,同一工序有四种标准,系统成了无源之水。


例如,高德地图不再告诉你"前方200米右转",而是精准到"在第三个红绿灯右转"。真正的标准化:数据标准、业务规范、流程标准和系统接口。某企业通过统一零部件编码,将混乱的1万种物料归为2千种标准件,年降本800万。


2.价值创造方式进行深度重构





当企业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并开始打通各个信息孤岛时,就迈进了数字化的大门。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整合内部和外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发现业务规律。决策不再依赖领导者的"第六感",而是有数据支撑。


不再简单地将纸质文档扫描成电子版,也不是把线下流程搬到线上,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进行深度重构。企业通过收集、分析数据,从中提取洞见,指导战略和运营决策,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3.智能数据“自主大脑”精准决策





如果说数字化是建立起数字世界的"地图",那么智能化就是在这张地图上实现自驾导航。让企业能够自主决策、自我学习和持续优化。某企业通过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96%订单预测准确率,库存周转天数从32天减至14天,同时减少了人工决策带来的损失。


通过系统不仅预测产品需求,还自动决定产品在仓库中的位置安排,实现从人工决策到机器辅助决策,再到机器自动决策的跨越。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让机器自主处理重复性工作,员工则专注于创造性和战略性工作,形成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


4.生态化实现全链条数字升级





数字化转型的最高境界是生态化,企业不仅自身数字化,还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我们要做一个生态系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管理。"生态化实现全链条数字升级,企业通过开放平台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和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1+1>2的协同效应。


关键思考

1.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和组织问题。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老板必须亲自参与。


2.数字化转型也绝不是简单地购买几套系统。它需要企业清晰地定位自身所处的数字化阶段,找准痛点,循序渐进。有些企业内部数字孤岛严重,却想建设数字生态,这是不切实际的。


3.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建议企业从数据治理入手,打通内部数据,培养数据文化,逐步提升数字化能力。


4.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通过技术重构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让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竞争力。


结语: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是用数字化工具重塑企业价值链,让企业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拥有确定的竞争力。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上系统"的企业,已经慢了一拍,而那些真正理解数字化转型本质的企业,正在悄悄甩开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