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国资委接连发文要求中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账务数字化转型,再叠加上由ChatGPT引发的AI浪潮,推动着账务职能的边界不断拓展。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在转型中少走弯路,提升成功率,以下是我们从一些成功的转型实践中,整理出的三条制胜准则,助力企业成功实现账务自动化,顺利迈出数字化转型步伐! 一、账务自动化的定义核心及价值
账务自动化即业务和账务处理一体化同步完成,业财合一,余额自动勾稽,动态平衡,实时化零差错免复核。 业财合一是从财务导向逐步过渡到业务导向的综合性过程。该路径聚焦于解决流程割裂问题,通过整合分散的业务点,实现流程的融合与精细化管理,确保财务流程的高效与准确。进入经营业务阶段,面对价值创造问题,财务与业务紧密合作,其目标就是“服务业务、支持决策”。 账务自动化可实现从“单一”到“多维”、“粗放”到“精细”、“周期”到“实时”的转变,不仅增强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能力,还实现了业财合一、动态平衡与协同。
二、实现账务自动化的路径 1 从“后勤到参谋长”的身份转变 痛点:深夜伏案、报表如山、电话轰炸……对于财务人来说,每月结账像一场无止境的战役。 目标:打造 “自动记账 + 无人值守 + 实时监控+全景管控”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财务角色的战略升级。 最佳实践 自动记账:企业需要彻底颠覆传统的人工对账记账模式。借助管理系统,在一个设定时点,自动一次性完成所有科目的记账工作。并把同一时间点,同一业务的全部数据及管理信息同步计入所有关联科目,各科目之间自动构成勾稽平衡关系,自动校验、自动报错,真正做到账务处理无差错、免审核。 无人值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所有业务、数据的一体化管控。将占据财务人员大量时间的审核、对账、记账、开票等工作,交由系统来执行。通过系统实现自动记账、预结账、一键结账并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建立起智能动态的账务管理体系。 实时监控:建立起实时精准的财务管理模型看板,通过动态的图形实时了解企业内部利润与外部利润的平衡关系,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全面了解企业账务状况。实时查看公司利润、部门利润、专项费用利润等内部核算各科目明细和余额情况。实时、精准反映企业经营数据的同时,让财务工作做到了免审核。 全景管控:从事后管控向为业务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服务,推动账务管理与业务运营的实质一体,为管理者及时准确决策提供依据,总览全局、运筹帷幄。 2 从数据“沼泽”到数据“金矿” 痛点:很多企业的账务数据仍停留在“记录历史”阶段,而非“指导未来”。例如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难以整合;大量手工处理导致数据滞后错误率高等难题。 政策:随着《数据二十条》的出台,企业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更是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中央和国务院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赋能发展。 最佳实践 数据的价值在于其准确性和可用性,而非数量的多少。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但未经治理的数据只是沼泽。想要实现从数据“沼泽”到数据“金矿”的跃迁,就要彻底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整合困难等难题;要实现一体化底层数据到顶层设计的全面打通;要让数据决策更加精准迅速,更加富有前瞻性。 3 没有“地基” 何来“高楼” 痛点:标准化与流程优化是自动化的前提,必须先打好地基,否则“高楼”会坍塌。 目标:打通业务账务应用场景的各个环节,避免二次集成开发,真正实现一体化、平台化、数字化,以统一底层数据为基础开展各场景管理工作。 最佳实践 推动传统账务运行机制向业财合一模式转变。一是“核算到多维”,将核算范围进行“由内而外”的边界拓展;二是“一体化连接到跨界”,实现核算体系与业务体系之间互联互通;三是借助智能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创新技术赋能。真正做到从计划、执行到考核分配全流程管理,实现在战略定位和价值创造领域的突破。 面对数字化浪潮的汹涌澎湃,成长型企业唯有紧握数字化转型的方向盘,才能提质增效、稳健前行。而WIMS智能管理系统恰似一把精密的“启动钥匙”,精准地插入众多制造业企业的“管理锁孔”,成功破解了行业管理中的重重难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数字化转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