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企业的迫切需求,但具体实施路径并不明确。如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推广数字化转型,成为一大挑战。据估计,中国有40万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和超过300万家制造业企业,如何使这些企业都能受益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实现工业2.0、3.0、4.0的过程中,离散制造业,这一比例很低,大约只有10%的企业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自动化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没有实现3.0水平的企业,很难直接跨越到4.0。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转型痛点
4方面挑战: 在计划管理方面:人工下达计划耗时长,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生产环节等待时间长,设备闲置,生产效率低下;人工下达计划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计算误差以及对复杂生产情况考虑不周,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人工调整计划困难且滞后,难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变更、订单增减等情况,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在质量管理方面:工艺参数与质量标准需要人工对照转化,易出现参数遗漏(如未识别关键尺寸公差)或标准错配(如选错检测方法)。当检测系统识别到特定缺陷时,人工判定需重复比对标准,效率低且易出错,主观判断偏差或违规操作频发。 在工艺管理方面:人工录入加工数据易出错,工作量大,效率低;工艺标准碎片化,导致同产品多套执行方案;工时人工统计失真,纸质报工单存在虚报/漏报;奖惩机制缺乏数据支撑,员工绩效公平性受质疑,人为干预导致执行偏差。 在账务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的账务数据仍停留在“记录历史”阶段,而非“指导未来”。例如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难以整合;大量手工处理导致数据滞后错误率高等难题。 综上所述,实现自动化适应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转型路径 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会经历从:规划、实施、迭代、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路径。企业需要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符合行业标准、适用通用且系统化的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计划自动化、质量自动化、工艺自动化、账务自动化等一体化管控,并以“流程通用、过程自动、岗位互换、结果受控”为转型方针,最终让系统代替员工、辅助员工去完成大量特定任务,减少和减轻员工体力和脑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效益、效果。 1 计划自动化:设置自动下达条件,在满足条件时计划任务自动下达,生产过程产生报废自动下达补废计划,杜绝人为差错造成计划遗漏或重复。 2 质量自动化:设置质量标准自动生成条件,以缺陷项为单位备案处理方案,实现质量控制标准编制、执行全自动化,避免私心杂念,减少劳动量和人为矛盾。 3 工艺自动化:在界面录入加工数据和质检点,自动生成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保证工时费用及质量奖罚公开、公平。 4 账务自动化:账务自动化即业务和账务处理一体化同步完成,业财合一,余额自动勾稽,动态平衡,实时化零差错免复核。
三、实施效果 消除人为因素,提高效率。计划员从基础的计划下达工作中解脱出来,重点进行计划执行跟踪、计划异常反馈解决。订单准时交付率从75%提升至98%。 全流程无人干预(处理时间1分钟/件),材料损耗率从15%降至3%。 工艺从人工编制的4小时缩短至实时生成,调试周期减少30%。通过自动关联质检数据,耗率降低20%,合格率提升至98%。 自动记账、预结账、一键结账并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建立起智能动态的账务管理体系,准确率、效率大幅度提升。 希望今天的管理课堂能够带给您启发,愿我们共同成长,为彼此赋能。更多管理咨询服务,欢迎拨打热线电话400-6396-918,24小时为您提供免费咨询服务!